沙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小空竹

匈奴的婚姻制度是怎样的匈奴的婚姻习俗为何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23]人次

匈奴的婚姻制度是怎样的?匈奴的婚姻习俗为何会被称为“收继婚姻”?

还不知道:匈奴的婚姻制度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先给大家讲个有趣的故事。多年前有位朋友讲述了一段他在西藏的经历,据他说,在藏地草原,经常会看到一些白色的小帐篷,外地人轻易不要去,那里住着藏族待嫁的姑娘。

藏家姑娘成年后,父母会单独给她建一座帐篷,这种帐篷与一般的不一样,颜色是纯白的。藏民一看就知道,那是姑娘等着如意郎君来约会。这时候,任何一名男人都可以去,只要姑娘相中你,你就可以留下来过夜。

别高兴太早!姑娘如果爱上了你,你就不能走了,必须娶她。如果你要是不愿意,也可以,条件是给人家当三年义务羊倌。

听到前半部分,身边的小伙子们眼放绿光,听到后半部分,都遗憾地挠挠头。

其实这就是少数民族走婚制的遗存,不光西藏,在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类似情况。婚姻作为一种文化制度,它是某种特定生存环境的产物,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我们再举一些例子。古代还有一种婚姻,叫内婚制,只允许家族内部通婚。比如古印度的婆罗门、刹帝利,古埃及、犹太,还有中世纪欧洲王室,日本皇室,都是这种情况。世界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也是一个家族内部通婚的例子。

这些婚姻制度,完全颠覆了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古代中国人的婚姻,实质就两个字——伦理。所以伦理,就是以血缘关系构建的人与人的关系,在婚姻制度中有两条铁律:同宗不婚;五服以内不婚。

我们一直说“同姓不婚”,其实古人是指同一宗族不能通婚,同姓不一定同宗。比如新朝皇帝王莽的皇后也姓王,一个是魏郡王氏,一个是琅琊王氏,不是一个祖宗,可以通婚。

匈奴生存的大草原,土地广袤,产出却很低。农耕文明一家十口人的生计,一百亩地,一个壮劳力就足以承载。而自然条件下的畜牧业,一百亩地产出的牧草,都养活不了几十只羊。稍稍遇上恶劣气候,牛羊大量死亡,匈奴人只能喝西北风。

根据史书记载,匈奴最鼎盛的时期,人口不超过200万,也有资料说不超过100万。如此广袤的土地,对应如此稀少的人群,种群和部落之间的交集非常少,婚姻的选择面会相对狭窄。哪个女人不希望有一群小伙等着自己选,可是没有呐,这就是收继婚姻产生的客观环境。

另外,越是生产力落后的地方,对人口的需求越旺盛,人口是保证族群壮大的前提条件。所以,游牧民族女人是宝贵资源,她们能生孩子。匈奴人劫掠汉地,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抢人口,目标一般为两种人:手艺人和女人。

正因为女人的重要性,把丧偶的女人留在族群内,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这也是收继婚姻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婚姻是生存环境的反映,生存环境决定了婚姻制度。人们对某种婚姻制度的认可,是环境所营造的文化决定的,绝不能身在一种环境,去看待另一种环境下的婚姻制度。就像“收继婚姻”不能嘲笑“走婚”,“走婚”不能嘲笑“群婚”一样,我们也不能嘲笑“收继婚姻”。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

昆明国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