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生活小常识问题及答案采访的四个特点你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6日 点击:[15]人次
关注公众号:华文融媒云(id:zghwrm),解锁更多原创文章。
【作者简介】:
姚赣南,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香港经济导报原驻京首席代表、硕士论文答辩委员、新闻培训授课老师,新闻专著有《全媒体时代宣传干部新闻采编实务手册》《采编实用技巧88讲》《新闻采写70问》等。
【本文提要】:
新闻采访有哪些特点?怎样做才能获得成功?本文讲述了采访的四个特点,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指出只有通过不断认清采访特点,努力实践,才能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够快速而圆满地做好采访工作,而有的记者往往会感到无从入手?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熟悉、了解采访特点有关。采访工作有哪些特点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采访需要眼光、体力与笔力
管子云:“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敏锐的眼光是快速完成采访的关键。记者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够迅速捕捉到新闻线索,并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这需要记者具备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以及对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深刻认识。
充沛的体力是快速完成采访的基础。新闻采访是一项需要跑腿的工作,需要记者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采访任务。因此,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耐力,才能在长时间的采访中保持高效率和高质量。
强健的笔力是快速完成采访的保障。记者需要具备清晰、简洁、有力的写作技巧,能够将复杂的新闻事件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同时,记者还需要对新闻标题、导语、结构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有趣。
笔者最近读了《中外名记者研究》一书。书中介绍的著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戈公振、邹韬奋、彭子冈、范长江等,均具备敏锐眼光、充沛体力与强健笔力,使他们能适应新闻采访“快”的特点,在较短的采访时间内,选择独家采访对象,迅速写出报道,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和影响力。
采访应当聚焦于新的事实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应该把目光聚焦于新的事实,发现新闻的价值。新的事实包括新的信息、新的数据、新的案例、新的观点等,这些都是新闻采访的重点。与此相反,那些陈旧的、老生常谈的内容往往缺乏新闻价值,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记者应该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捕捉到最新的新闻信息。在采访前,记者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被采访者的背景和情况,明确采访的目的和重点。在采访中,记者应该根据新闻价值的大小来选择哪些内容应该深入了解,哪些内容可以略过不提。
在表述新的事实时,要选好报道的角度和表达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同一件事情,找到最有说服力的角度,用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来呈现新闻事实。这样不仅可以使报道更加生动有趣,也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能否抓住有价值的新的事实,是记者的职业素养的表现,也是对读者负责任的态度。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报道。
采访既要“专”又要“广”
新闻采访既要“专”又要“广”,既要有重点,也要综合分析,从大局眼光看具体事例,从解剖麻雀看大势所趋。
新闻采访如果仅仅停留在一点上是不够的。记者还需要有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具体的新闻事件,从中看到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人们的真实需求。读者需要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知识,以便能够准确地分析和解读新闻。
新闻采访的“专”是抓住重点,“广”是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部分。新闻采访需要综合分析。每个新闻事件都是复杂的社会现象的一部分,需要记者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了解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分析其中的各种因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新闻采访的“广”,也包括记者要有远大的眼光。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记者需要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具体的新闻事件,从中看到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人们的真实需求,有前瞻性的思考,能够预测未来的趋势,为读者提供前瞻性的报道和分析。
著名记者长江写过一篇报道《烟台警察枪杀女学生》。这篇报道看似社会新闻。范长江结合了当时烟台的政治、经济、风俗等来描述惨案经过、社会反应、当局态度等,以小见大地透视出当时的社会问题。
采访要多看多问多听
对于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来说,多看、多问、多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多看、多问、多听,才能更好地了解采访对象,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写出更加真实、深入的新闻报道。
多看不仅仅是指观察采访对象的外表形象,更是指要对采访对象所处环境、相关背景等。例如,当采访一位遭受水灾的群众时,记者不仅仅要观察受灾群众的状况,还要了解灾害的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采访对象的情况,写出更加真实、深入的新闻报道。
多问则是在多看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采访对象的具体情况。记者应该根据采访对象的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在提问时,要避免过于主观的问题,而是应该从客观的角度出发,了解采访对象的具体情况,同时也要尊重采访对象的隐私和权利。
多听则是要让采访对象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新闻记者应该耐心倾听采访对象的回答,不要轻易打断对方,更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只有让采访对象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更好地了解采访对象的情况,同时也能够增加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采访中,虚心是非常重要的态度。记者应该尊重采访对象,不要过于主观地看待问题,更不要先入为主。只有保持虚心的态度,才能更好地了解采访对象的情况,获取更多的信息。
在采访中,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端的争论中。要与被采访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让被采访者感受到记者的真诚和尊重。同时,记者需要做好随时调整采访方案的准备,因为采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情况或遇到新的问题。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梁衡讲过一个故事:1983年,他奉命去新疆采访,在自治区首府受到冷遇,因为来这里的记者太多了,是卖方市场。于是,他立即驱车到石河子,一住十几天,完成了几篇通讯、报告文学、消息、散文。他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死守在首府可怜地乞求,不但怄气,还会一字不成。”这种应变能力是记者必备的素质,它不仅可以让新闻更真实、更接地气,还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