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智能马桶维修师傅疫情防控我们在行动隔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1日 点击:[16]人次
甘州区人民医院作为全区“非绿码”患者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在南院区综合楼设置内、外、妇、儿隔离病区和血液透析室,承担集中隔离人员及封控小区、红码、黄码患者的救治任务。
10月25日,从内科系统抽调的13名业务骨干进驻内科隔离病区,开始了“最美逆行路”。接到任务,他们没有迟疑、没有恐惧,他们只有一腔热血与疫情抗争,为生命守护。
主管护师绪丽红:病区里,我终生难忘的“第一次”2021年10月28日,我接到医院紧急指令,准备进入隔离病区。怕家人担心,孩子不舍,我没有向家人告别,没有去看孩子一眼,简单收拾了洗漱用品,即刻奔赴隔离病区报到。
到达隔离病区,看到隔离病区的老师们尽管眼神中透着疲惫,但脸上依旧挂着坚定的笑容,热情地欢迎我们到来。
说实话,当时说不怕那是假的,作为一名工作快12年的内科护士,一直以来我从未去过感染病区,更别说隔离病区“三区两通道”的划分、防护知识,甚至N95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等等,我都心中无数。但,这一次,我坚定地告诫自己,作为一名“老”护士,我一定行,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第一次穿上“战服”进隔离病区,护士长耐心教我们穿防护服的注意事项,因为我们都清楚,如果我们其中一个人穿戴不合格,疏忽大意,那可能病区医护人员将“全军覆没”。就这样,防护服、帽子、口罩、手套、鞋套、近视眼镜、面屏,这一层层、一件件,穿了好久,穿到最后已是大汗淋漓。原本憧憬着穿上一定很帅气的防护服,当“武装”起来后,完全打破了我的想法,我们就像被一个包裹起来的“大粽子”,感觉像是到了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呼吸不畅,心口憋闷,行动不灵活。
护师权艳:治疗、护理、送饭、保洁、通马桶,我和患者更像是“战友”穿好“战服”,穿过最后一道缓冲间的门,到了“红区”,我一直在想,在疫情面前,我们不仅是医护与患者的关系,也是彼此的陪伴,更是共同抗击病毒的“战友”。在病区,患者都是单人单间,这里没有保洁,更不能点外卖。在做好病区正常诊疗和护理的同时,医护人员个个甘当患者的“全职保姆”:陪同病人做检查,办理出入院手续,一日三餐送到位,生活用品配置齐全,病房厕所打扫干净,开水送到病房,尤其垃圾要用双层黄色垃圾袋鹅颈式密封包扎,一袋袋垃圾称重后贴上标签再与专人交接,垃圾清理后每个病房及时用含氯消毒剂喷洒,再擦拭,紫外线消毒。这一切都是我们在默默地承担着。
医生们对每一例收治的病例详细询问病史、基本信息,查房时严格按照隔离防护要求,与患者沟通,询问症状变化、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时刻关注病人症状、反复谈论病例、调整治疗方案、及时进行救治,每个人都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没有放松休息的时刻。
社会各界捐赠的水果及糕点,我们不舍得吃,分发给患者,让患者有在家的感觉,使他们体验到一份特别的爱,让这小小的隔离病房,不隔离关爱!
我护理过一位急性胰腺炎患者,当时病房马桶堵塞,患者心情焦躁,看到便池里漂浮着各种污秽,我强忍着没有吐出来。当时,不可能让维修师傅进入病区,请示完护士长,我决定通过手机视频,让维修师傅现场教学,面对不忍直视的现场,一点一点,便池终于被疏通了。
护士长王梅:在隔离病区工作,患者的关心让我泪流满面“小姑娘我观察你好久了,从上班的那一刻起,你的脚步就没停过,穿着这么厚的防护服来来回回忙前忙后,既要给我们输液做治疗,还要照顾我们吃喝拉撒,我们心里着实过意不去,你父母知道了该多心疼,以后我的病房卫生我自己打扫,能不麻烦就不麻烦你,抽出的时间你快歇会儿。”
2021年11月1日,在进入内科隔离病区工作的第7个夜晚,我没有被高负荷的工作吓倒,尽管从踏进病区我的防护服就没干过,面部深深的压痕,泡胀红肿的双手也时而胀痛,但面对患者的感谢、院领导的信任、张掖人民的嘱托,我一直都坚信,我们能打赢这场战“疫”,但突然面对这样的感谢,那一刻,我被感动得泪流满面,我很想很想我的家人,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护士陈润利:关键时刻不能怂,咱是专业医护工作者记得给一名心衰、呼衰加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抽血气,着实折腾出了一身汗,患者的桡动脉波动极其微弱,加上患者比较肥胖,股动脉又不好抽,虽然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可准备抽血气时,面屏上全是雾气,视物模糊,加上双层的无菌手套,心里突然“咯噔”一下没了底,我从来没这样“厚重”地抽过血气,万一抽不上怎么办?我总不能让其他同事再进来,不能再浪费一套防护服,这个时候,我不能怂,必须挺住!就这样,冷静下来,缓了一会儿,仔细感受患者脉搏波动,蹲下、起来,甚至是跪着,终于成功为患者抽了血气。
面对部分患者情绪低落、恐慌、不理解隔离的意义,医护人员总是轻声细语地给他们解释,一遍遍地做疫情防控知识宣教,做好他们的心理护理,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舒缓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逐渐地适应住院留观隔离的特殊生活,渐渐由开始的抵触情绪变成配合治疗。这支医护人员队伍没有任何怨言,克服重重困难,用自己的臂膀为这些患者撑起一片天。
一例54岁的“黄码”患者,糖尿病、重度心衰、肾衰、肝功能衰竭,大量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多浆膜腔积液,各种心律失常,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紧紧揪住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心,大家时时刻刻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每班进行床旁交班、发生病情变化时及时微信群里交班,不放过丝毫,治疗紧锣密鼓、紧张有序,病情一天天好转,获得了患者家属的认可及诚挚的感谢,目前该患者病情平稳已安全离院,等待下一步的透析治疗。
隔离病区医务人员实行闭环式管理,医院和驻地两点一线,不能回家,不能出门。工作时穿成人纸尿裤,休息时服安眠药入睡,这些场景我们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如今却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身边。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导致医护人员作息时间紊乱,大部分人要药物助眠。
他们是父母,是子女,是丈夫,是妻子,更是每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这群人的背后,是十几个家庭的默默付出和对亲人无尽的思念。有名医护人员说,刚来那几天,她2岁的女儿每天隔着手机用稚嫩的声音唱《我的好妈妈》,还说“妈妈要乖乖的,要注意安全,妈妈好厉害,要赶快打败病毒,要快快回家……”女儿的话,给了她莫大的勇气。
为了方便救治,也为了节约防护物资,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每天6小时一轮班,上班前不敢多喝水、不敢吃饱饭,只怕上厕所浪费时间,浪费防护物资。换班时间都是错过饭点的时间,往往回到住处的时候饭菜已经冰凉,大家从未有过怨言。医生张玉,忍着“胆结石”带来的剧痛,不叫苦、不抱怨,从未掉队,坚持站好每一班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使命、责任与担当。20多天的紧张工作,内科隔离病区共收治“非绿码”住院患者27人,其中危重患者10人,零死亡,零感染。他们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保质保量完成了医院交给的所有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给全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