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要养多大才能不管他孩子上学以后孩子的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7日 点击:[15]人次
孩子的教育是在做一道算术题,如果家长是1,老师是1,那么,良好的家长和老师的配合就是1+1>2。
决定一个人长大以后成为怎么样的人,一方便取决于他在学校学到了什么,在学校里有怎么样的同学和老师;另一方面,取决于他有怎么样的父母,在家里,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就以我们幼儿教育为例吧。
小朋友进入幼儿园以后,等到他们安安心心的上幼儿园,克服了分离焦虑,有些家长就会发现孩子的变化。
其中有一点,最让家长们烦恼:
“老师,我们孩子以前不会骂人的,为什么上幼儿园以后学会骂人了呢?”
我告诉他们,这肯定不是老师教的,小朋友上幼儿园以后,不仅可以从老师这里学东西,也可以从同伴那里学到东西,幼儿园这么多小朋友,总有几个小朋友会说脏话,因此,小朋友是从他们那里学的。
这就很典型的反应了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也是家长的事情,因为老师管理的是整个班的学生,不容易发现个别小朋友的细微的变化。家长整天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来自无论是学习上还是习惯上的细微变化,家长都能够敏锐的捕捉到。
老师教学生学习知识,需要有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的辅导和监督;孩子不仅可以在学校学到好的东西,也可能会在同伴那里学到坏的习惯,这种坏习惯,他们在老师面前不会表现出来,在家里往往会露出本性,需要家长帮助孩子纠正…。
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我曾经带过一个女孩,小班、中班就比较有名,家里是做生意的,她父母对老师的要求是:女孩要富养,在幼儿园让她自由一点。
因此,这个女孩在班里非常自由,别的小朋友上课,她在班级里走来走去,老师管一管,小女孩的父母就到园长那里告状,弄得老师不敢管。
中班下学期,这个班的老师休产假,由我去代班,在我到这个班之前,特意到这个小女孩家家访,我告诉她的父母,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她父母表示认同。
上课时,我把她安排在我边上,她要乱走,我就让她坐到位置上,还不到一个星期,她父母就受不了了,几次到园长那里告状,我都坚持我的原则,一学期下来,小女孩各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升到大班,休产假的老师回来,这个女孩又回归了本来面目,因为她的父母又明确表示,要让孩子自由一点。
这女孩上学以后,非常不适应学校生活,上课时根本坐不住,她的外婆曾对我说:
“唉,她爸爸妈妈说,还是你说得对。”
幼儿园是培养孩子专注力、规则意识最关键时候,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改起来会非常困难。
这样的事情,在幼儿园比比皆是。
我们提倡小朋友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家要自己吃饭,可是,孩子一不肯自己吃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就会拿着碗追着喂。
我们辛辛苦苦培养的好习惯,孩子回家以后,因为家长的宠爱,瞬间土崩瓦解,这就是1+1<2。
父母们不知道的是:孩子自己吃饭,不仅仅能提高食欲,而且能很好地锻炼手指小肌肉群,有利于孩子动作的发展。
教育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工作,好习惯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潜能,家长和老师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教育的结果才能变成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