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巫的育儿理念做最好的自己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9日 点击:[12]人次
自正式学习家庭教育以来,不知不觉已有近一年之久,在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的过程中,我有了些许感悟,期望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 因为本人从事教育工作,深知教育方法多种多样,且皆能殊途同归,因此,本文所有观点仅为个人粗浅认识,期望可以抛砖引玉,基于此带来大家更多、更有建设性的讨论。
缘起
从孩子出生开始,每个父母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学习各种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我也毫不例外,从小巫的系列育儿书到《正面管教》再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从陈默老师的课到李玫瑾老师的课再到田红杰老师的课等等。时断时续的学习并没有让我教育孩子的水平有任何实质性的提高。直到孩子4年级寒假的一天,当我对他吼叫时,他第一次用更大的声音吼回我,我被震惊了,同时也幡然醒悟,强制打压的方式再也行不通了。我意识到随着孩子渐渐步入青春期,我必须开始系统学习家庭教育。
#情绪管理
从宝宝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再到蹒跚学步,我怀着喜悦的心情为宝贝的点滴进步而欢欣鼓舞。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我日渐对孩子不满,直至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吼叫是最快捷阻止孩子“不正当”行为的方式(确切的讲就是简单粗暴的方式),这一方式在孩子幼小时期,由于孩子对父母高度依赖和信任,它或许可以短暂起到作用。然而随着孩子自主意识的逐渐增强,吼叫不但会带来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和反抗,而且也会潜移默化为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从“知道”到“做到”并非是一件易事。起初,我是通过压抑情绪的方式,但是,压抑一段时间后,带来的是更加强烈的情绪爆发。直到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我从内心深处真正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就是我自己的问题,开始向内求之后,我才逐渐做到了真正的控制情绪、表达情绪和化解情绪。
#赞美肯定
记忆中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我对孩子的赞美和鼓励便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因为有了和同学的对比,我发现我孩子真得很普通。 虽然,自从我知道心理学当中的“白熊理论”之后,尽可能的减少了对孩子的批评、指责和埋怨,但是做到每天都赞美、鼓励、肯定孩子还是从这个学期开学,我坚持写鼓励贴开始。起因是我看到身边一个朋友,通过每天给她初中的孩子写鼓励贴,带来了惊人的效果。 我写的第一张鼓励贴至今还记忆犹新,写的时候自己感觉好违心,但好在读给孩子听的时候,我的语气很真诚。结果是效果出奇得好,于是我开始坚持写鼓励贴。起初,我需要挖空心思找到孩子值得鼓励的地方,所以一天写一页。当我写了两个月后,我发现每天写四、五页鼓励贴已经变成了常事。事实证明当我们努力挖掘孩子优点时,就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多的优点。
#家庭会议
为什么要召开家庭会议?从理论上讲,是因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管理。一个人是自我管理,两个以上的人就属于团队管理。因此,家庭可以看成的最小规模的团队。一个团队要有良好的发展,自然离不开管理。家庭会议是一种有效的家庭管理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这一方式解决家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可以通过在家庭会议中制定规则,化解家庭矛盾。 我们家是从今年国庆节开始召开家庭会议的,频率为每周一次,到目前为止从未间断。之所以可以一直坚持,是因为我们的会议议题轻松且会议时间短暂。关于议题,除了一次是制定家庭公约外,其他均为赞美家人和表达期许。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因此,通过两个月的家庭会议,不仅使我们的家庭关系变得更加亲密,而且也形成一种我们家所特有的家庭文化。最为重要的是这种常态化的家庭沟通机制,有利于给孩子创建一个与父母正式沟通的平台,相信也会有助于孩子今后顺利度过青春期。
#在路上
以上感悟皆为“术”的层面,如果要用“道”的层面来讲,那就是——教育孩子的本质在于教育自己,用一句话概况那就是——父母做最好的自己。 分享我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感悟,绝不是代表我在这一方面已经做得很好,更不是代表我的孩子已经教育得很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教育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效,也不是一年半载孩子就变得优秀的短期行为,在我看来,家庭教育可以作为父母终身学习的内容之一。当父母变得有更能量、更有能力了,那么在面对孩子任何的问题时,都会有适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