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大穗莠竹

永寿附近养猫丹柿小院即老舍纪念馆老舍夫妇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4日    点击:[5]人次

丹柿小院

飞鸟

1953年春,老舍先生与夫人胡絜青亲手在四合院里栽种了两棵柿树,深秋,绿叶映衬黄红硕果,胡絜青遂给小院起名为“丹柿小院”。丹柿小院即北京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的老舍纪念馆。老舍夫妇在丹柿小院生活了16年。

我初次知道老舍先生,是读了课本上节选的《骆驼祥子》,然后找来了《骆驼祥子》全本。后来又读了他的《断魂枪》《月牙儿》《济南的冬天》等,再后来读了老舍先生的《我这一辈子》《二马》《正红旗下》《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等作品,深深喜爱老舍先生的文笔。用焦菊隐的话是:“……偏爱老舍先生这一类清爽、明朗、简朴、有劲儿、不啰嗦、不废话,很像出身于劳动人民自己口里或自己笔下的作品……”

10月3日,微雨绵密,我带着虔敬的心情,只身去了丹柿小院。雨丝如雾,有一种空濛和清新。丹柿小院是一个普通的四合院,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正门坐西朝东,灰瓦门楼,进门迎面是砖砌的影壁。往北进二门,有个五彩木影壁,中间是胡絜青女士手写的红福字。转过木影壁,三间正房前两棵枝繁叶茂的柿树,黄澄澄的柿子挂满枝头,有几枝垂到房顶上了。微雨濡染,叶绿果黄,如同油画。

西厢房是展厅一,概述了老舍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东厢房是展厅二,展示了老舍先生使用过的物品和作品等实物;正房是展厅三,按照老舍先生生前原貌——明间、西次间为客厅,东次间为胡絜青女士的卧室兼画室,西耳房为老舍先生的卧室兼书房——对观众开放。

老舍先生是满正红旗人,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新街口小羊圈胡同,因第二天是立春,父亲舒永寿给他起名“舒庆春”。舒永寿是皇城护军,抵御八国联军入侵时阵亡。

老舍先生1924年赴英国前,给好友白涤洲写了个条幅“笃信好学”,下方小字为“读书达理则心平识远,富贵名利无所乞求;旦夕警策守之终身,便是真君子大英雄。”

我驻足老式放声机前,聆听老舍先生带着京味儿的声音一遍一遍播送出来。这是老舍先生为英国灵格风语言中心编写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套汉语教材和声片——《言语声片》,老舍先生亲自用毛笔书写,并录制了声片。

1931年,老舍与胡絜青结婚,一起在济南居住,其间老舍先生创作了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骆驼祥子》。抗战期间,老舍先生化笔为枪,全身心投入到了抗战文艺创作中去,写有不同题材抗战作品300多篇。冯玉祥曾作了一首打油诗:老舍先生到武汉,提只提箱赴国难;妻子儿女全不顾,蹈汤赴火为抗战!老舍先生不顾家,提个小箱子撵中华;满腔热血有如此,全民团结笔生花!1950年老舍先生购买了这个小四合院——丹柿小院,在这里创作了《茶馆》《龙须沟》《正红旗下》等。

1966年8月24日,老舍先生去世。巴金曾说:“我们都爱你,没有人会忘记你,你要在中国人民中间永远地活下去。”

丹柿小院里有老舍先生的半身铜像,很多参观的人都在铜像前拍照留念。我走到那只一米多高的鱼缸前,似乎看见老舍先生正伏在缸沿逗鱼玩耍。老舍先生喜欢养花,最多的时候小院有百余种菊花。他生活很有规律,早起练拳,上午写作,下午办公或者接待来访。写作之余把养花、养猫、玩牌、收拾屋子等作为消遣。

在展览室二,我看到他用过的一本发黄的《辞源》,扉页上题字:“在学校时,总是借用学校的《辞源》。如今离了学校,生活——作学生及教师——只好自己买一部了——到底买不起大号的。舍予十二年除夕。”舍予是老舍先生的字,老舍这个笔名,是他在《小说月报》上连载《老张的哲学》时初次使用的,以后他的绝大部分作品均署名——老舍。

望着微雨中的丹柿小院,我想起臧克家在《老舍永在》中有句话:“……乌云飘过,仰望碧空,星光万点,有一颗,亮晶晶的,那该是‘老人星’吧?望着它,我遐思冥想,想起了老舍……”

广告大观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编辑部

中华传奇官网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网站

现代经济信息期刊官网

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