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行列资讯

湄潭李家字辈起名学党史李家三代保护红军的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点击:[1]人次

岩门乌江村半边街李光武家的木瓦房,相传是乌江南岸王家冲村庄一个叫陈永泰的人,清朝时在重庆做席台官(清朝时全国分四政八席,四政管行政、席台管理),辞官后回乡在半边街修了一栋像样的大木房,接待遵义、湄潭、余庆等地的县以上的过往的官人,为了接待进出方便,堂屋的门面是四扇门组合而成。

1934年12月30日,红军长征来到乌江迴龙渡准备强渡乌江的时候,岩门这一带的老百姓很穷,大多都住在土墙茅草顶的屋里,因为连年兵乱,不知红军是什么样的队伍,所以听到有部队开来便让妇女、孩子和牲畜都藏到深山里去了。红军来到后,军纪严明,宿不进老百姓的屋,吃粮菜、用物品都花大洋买,还帮穷人做了许多事,逐渐地使村民认识到这是老百姓自己的部队,深得老百姓的拥护和帮助。李光武的爷爷李玉清也解除了顾虑,出来帮助红军。

红军标语保持者——李玉清

红军在他家房子东侧的两扇门上写了两条标语:“ 夺取国民党的武器来武装红军民众”“红军士兵是工农,不要拿枪杀工农”。在靠外面的门上也写有两条标语:“打倒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和“打倒卖国的国民党!”在这扇门上的标语后面有落款,写的是“红军政治部廿八”。并且把自家的木板卸下来交给红军搭建浮桥。红军全部渡过乌江以后,砍断了江北拴住浮桥的缆绳,竹筏和木板随着水流漂回南岸。李玉清将他家的门板收回家中,又安到了门框上。红军走后,李玉清怕当地土豪劣绅因为门板上写有红军标语,会来摘门拆房,可又不愿涂去红军标语,就重新做了一个门,把有红军标语的门板卸下来藏在装粮食的隔板上。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李玉清才取出写有红军标语的门板,并将它装在原来的位置上,李玉清在世的时候还多次嘱咐儿子李大泽、孙子李光武,一定要好好地保护红军标语。

红军标语保持者——李玉清房屋

李光武家曾经多次修建家园,房子也多次改造,但是这门一直没有拆过,每次都是先按门板大小做门框,再建墙。在他们一家三代人的保护下,标语保存至今。每年都有不少人来参观红军标语,教育、激励着人们。(根据《红军三过余庆回忆录》整理)

农业灾害研究编辑部

期刊在线征稿

中国民族博览杂志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