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华北玄参

起名徐茹寻访徐家庄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点击:[1]人次

寻 访 徐 家 庄

忽然想起徐家庄,不仅仅因为开国元帅、前国务院副总理陈毅曾为此处一事件题诗,爱国老人紫石先生在这里辞世,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的办学旧址;更多的是想探究一下徐家庄的盛衰轨迹。

也许你会说,徐家庄就是个地主庄园,解放前的事儿。

是的。徐家庄“富甲皋北”这是史料记载;我们这里的老辈人口口相传的徐家庄,带给大家的印象是相当相当的富庶堂皇、相当相当的屋宇轩昂、相当相当的不同凡响,不亚于我们对家乡现在拥有的突兀于苏北县级城市的海安金砖大酒店、声名远播的鑫源茧丝绸的品牌、高考实绩持续走强的海安高级中学的那些感受。

徐家庄旧址位于南通市海安县大公镇贲集村38组,西傍通榆运河,东有新长铁路、老204国道,北面不几步有一条东西向的小溪,跨过小溪便是盐城市的属地了。据当年的联抗战士回忆,昔日的徐家庄,是块人造“风水宝地”:东西长有五百多米,南北一百二三十米宽,地高水绕,远远望去恰似一艘锚泊待发的航船。此时的老地主徐崇甫排行老三,人称徐三爹,生有仨儿子,因而庄中院落布局一分为三,分属三房,成三足鼎立之势。三个院落中东西两个稍窄,中间的略宽,呈侧卧的腰鼓型,会意船头、船舱、船尾。长房大少徐海楼居中,二少徐湘五居西,东侧是三少徐雨江。院落间分而不分,连而不连,虽有大小多少之别,但构造相近,都是朱漆院门朝南开,油光亮鲜惊乡俗,熠熠生辉照前路。院子的门楼前各自摆放一对巨型石狮子,寓镇守之意,其形栩栩如生,凛凛威风。拾节而上,每个院子,都是照厅迎面,深处是厅屋,更深处便是内眷居住的堂屋……。各自院子的左右都是厢房,糟坊(酿酒)、廒房(仓库)、草房(堆柴草)、厨房、餐厅、佣人宿舍、马厩等安置其中。整个建筑明清风格,轩敞雅致,一色的青砖小瓦构件,鳞次栉比、打磨平滑细密;满眼的雕梁画栋艺术,生动活泼,精彩缤纷。庄子外四面环水为船舷,庄西河流开凿成船舵状:西面偏北处的池塘水面开阔,谓之舵叶;南北走向的河床与池塘紧密相连,形如舵柱;西南角一支流折弯向东南,酷似操舵杆;船体、船舵浑然一体,巧夺天工。庄东河外有一座供汲水用的车篷,因旁边坐着一群张姓佃户,取名樟木桩,属意航船锚桩。庄外东南及西南隅分别规划为花园,其时松苍柏翠,花奇草异,气清香绕,鸟唱虫鸣……在当地,凡是那个年代去过或路经徐家庄的人,说起徐家庄,无论是气场、还是构造,没有一个不称道,没有一个不佩服。

徐家庄原本也是“一穷二白”,祖籍兴化,早年因发大水,逃难至此。定居后,租种佣耕为业,通过几代人氏经年累月、不离不弃地“摸爬在风雨中、滚打在汗水里”,侥幸走出了“于艰难竭蹶之中,存聊以卒岁之想”的困境,买田置产,以后又开糟坊酿酒,走上资本发展的道路。“酒香不怕巷子深”,地处乡村的徐家庄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酿酒技术,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发展,酿出来的酒越来越见长于醇香雅致、绵柔滑爽、甘润可心、尾净悠长,市场迅速拓展,远销省内省外,金砖银钩纷纷入仓进库。到徐三爹这一代达到典盛:地产上万亩,家财数十万贯。民国二十年徐家庄那次遭遇的不幸,知情者纷纷述说:这一天,徐家庄河下来了十多条伪装卖芦柴的大船,船夫为太湖强盗,个个身怀绝技,深谙韬略,光天化日之下,如入无人之境,将徐家庄十多个看院的武装家丁生擒活绑,径入银库,用笆斗扒,箩筐扛,白花花的银洋压得一条条贼船舷沉仓满,……若干年后,人们到河里洗澡,还常常会捡到往年被劫抢时迸溅到水里的不少银元。徐家庄遭劫的这一幕,从一个角度佐证了徐家庄所拥有的相当财富。当然徐家庄的发迹,民间还有版本:说的是徐家庄某代女主人年轻时,有姿有色,一只成精的雄性狐狸上了她的身。精灵为讨欢心,常常用摄来的金银珠宝骗人骗色。发展到后来,女主人想到什么,梳子一招马上就来……。这种传说在当时当地也颇为盛行,既形象说明徐家庄也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模式,又在某种程度上客观反映了资本的发酵功能。

徐家庄曾经不忘念好农耕经济这本经。年年掘涵疏沟,排灌水设备配套靠前,这方面的详实资料不一而足,仅从徐三爹给子孙取名的良苦就足观全豹:三个子女分别为海楼、湘五、雨江,一个个都连着水,寄情于名,其内心对水利权重的掂量不言而喻;孙辈的取名分别为:徐芾、徐荟、徐茹、徐蔚、徐蓁……,个个与草不离不弃,彰显的是徐家庄以庄稼为本的战略决策。徐家庄以敏锐的洞察力关注生产力发展的要素,把庄东以佃农为主的张姓庄子圈入“樟木桩”氛围,高度重视劳动者在经济发展中的桩基作用。主顾间以礼相待,平易近人。对佃农,伙计,女佣常常假以小恩小惠,笼络人心。在老人们的记忆中,徐家庄年年主动开仓放粮,及时赈济难以为继的那些穷乡邻;每每年关岁末,总会宴请一众,所有佃户的家人悉数到场,席间佳肴美酒,主雇把酒言欢,热热闹闹叙收成、话来年。有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那适者生存、胜者为王的旧社会,徐姓族人中也“五指有长有短”,贫富差距很大,其中一家因为生计,逼迫孩子剃度出家,孩子死活不同意。徐三爹闻知,不由分说,认下孩子吃饭穿衣学习等全部生活费用,抚养他到成家立业后。徐家庄拥有佣人上百,一张姓老人说,当年他是二少的跟班,不小心损坏了对方生意人的一件可心的物品,两腿吓得直哆嗦,二少却无怪罪之意,主动与对方施礼致歉,用大价钱做了赔偿。曾在徐家庄做奶妈的储氏老奶奶说,她奶过二房的五个孩子,这些孩子一直都称呼她“妈妈”,而生母则以“娘”相称加以区别。……正是这些对劳动者面子上的“厚道”“善举”,后来在拆除徐家庄时,附近的群众或碍于感情,或出于芥蒂,居然没有一个响应。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旧江苏省韩国钧省长深受徐家庄声誉的影响,与其互动频繁,并把徐家庄的大少、二少认作干儿子。大少徐海楼后官至淮安府河塘官(相当于现在的厅级);二少徐湘五在联抗时期,出任过乡长,为联合抗日活动促成了不少事。一九四一年,韩国钧为躲避日本法西斯的威逼利诱,隐居到徐家庄。但时间不长,遭遇某报泄露,日军司令官山亚率兵团团围困徐家庄一星期,胁迫老人出山。老人刚正不阿,凛然端坐于徐家庄长房堂前慷慨陈词:“吾八十余老翁,本欲求死,即枪毙,我决不畏!”这成了以后人们记忆徐家庄的一段佳话。日寇冥顽不肯死心,继续驻军徐家庄对老人加以严密监视。“囚鸟至死不忘飞”,紫石老人忧愤交加,终染疾不起,于一九四二年在徐家庄仙逝。徐家庄在长房大院内为韩国均特设灵堂,各界人士云集,纷纷前来吊唁。新四军陈毅军长即作挽诗:“坚持晚节昭千古,誓挽狂澜励后生”,供奉灵前。一九四三年,紫石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前身)因战乱迁徙到徐家庄办学一年多,戴师古、沙千里等著名人士均赫赫在此执教。徐家庄曾经作为新四军联抗部队的“堡垒户”“医护后方”,不少领导多次在这里秘密会合,研究部署军事行动;不少干部战士多次在这里疗伤养病,……司令员黄逸峰的夫人掩蔽在徐家庄生产了两个孩子;后来供职于国家第七机械部的黄逸峰的大儿子——黄小凤非常怀念他的出生地徐家庄,多次打算来故土一游。……

然而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徐家庄也不可能超然于当时的政治生态。新四军北撤后,三少徐雨江时任伪乡长,国民党军队从他手上缴获了韩国钧生前藏在徐家庄的枪支弹药,三少因此坐实骂名。据二房长子徐芾说,他三叔,后蜗居台湾,年老时却常常念叨家乡,念叨父老乡亲,……。乱世是千夫所指的恶魔,民族因此苦难深重,徐家庄也因此动荡飘摇:大大小小的主人们,或英年早逝,或出外求学,或远赴他乡籍工业生产谋生,或被国民党军队裹挟到孤岛……。上世纪解放战争中,徐家庄几乎是人去房空。后联抗某武装,顾虑战略转移后徐家庄恐会落入国民党军队手中,给以后的军事行动造成麻烦,决定从远处组织民众将徐家庄拆除净尽。“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景象至今仍为老人们在茶余饭后所喟叹。其个中是非,至今谁人曾与评说?

此时此刻身临徐家庄旧址,昔日的风光依稀:略略高出的一片土地上,密密麻麻的胡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东望数百步外新长线上络绎不绝的列车,风驰电掣;西闻已融入三级航道的通榆运河,上千吨的航船劈波斩浪;南望海安新城,大都市格局已然形成;北观富安小镇,楼宇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思接百载,我想着老人们对徐家庄的记忆,想着家乡天翻地覆的变化,想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现代农机网站

科技经济市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