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起名这个明朝藩王命名时不依照五行排序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点击:[1]人次
清顺治二年的六月,南明弘光政权灭亡。闰六月,唐王朱聿钊在福州登基,年号隆武。八月,另一位靖江王朱亨嘉在桂林宣布监国,率军杀到梧州,扣压了广西巡抚瞿式耜,押往桂林。
说起来,这一位朱亨嘉虽然是朱家人,但不是朱元璋的后代,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他们这一枝的历史。
朱元璋起兵时,三个哥哥都已经去世,其中只有大哥留下一个儿子朱文正,朱元璋委任他为大都督,朱文正的父亲也被追封为南昌王。
后来朱文正失宠,有一种观点认为朱文正被贬往广东而死,其实他死的时候,朱元璋还没有拿下广东。他先被送到凤阳为父祖守陵,后来因为图谋逃走而被赐死。所以,《明史》中说朱文正“以罪谪死”,大体是准确的。
朱文正只有一个儿子,名叫铁柱。朱文正出事后,朱元璋安慰铁柱:“你父亲不听我的教诲,恣肆凶恶,让我担忧,所以把他废掉。此事不会影响到你,你不必担心,长大以后我还会给你封爵,但你一定要好好修德,不要让我失望。”
铁柱在朱元璋身边长大,朱元璋做了吴王之后,给他改名朱炜。到了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十王,其中九王是自己的儿子,最后一人才是朱文正的儿子铁柱,改名为朱守谦,封为靖江王。
靖江王的藩地在广西桂林,朱守谦长大以后前往桂林,食禄按照郡王来对待,与亲王的差距非常明显。王府官员的数量和级别,也只有亲王的一半。
临行前,朱元璋叮嘱官员们一定好好引导朱守谦。朱守谦喜欢读书,会做诗文,平时结交不少朋友,在桂林当地影响不太好。朱元璋把他召回南京,加以训诫。朱守谦感觉受了委屈,写诗抒怀,颇有怨气。
在这一点上,他和父亲朱文正一样触怒了朱元璋,于是被夺去王爵,送到凤阳去种了七年田。然后朱元璋把他的封地改到了条件更艰苦的云南,朱守谦依然和从前一样横暴,朱元璋又把他送到凤阳去改造,后来押回南京,“挞而锢之”,打了一顿,关押起来,被当成了罪犯。最终朱守谦死在了洪武二十五年,算起来只有三十多岁。
朱守谦的儿子朱赞仪,洪武三十年,朱元璋让人陪着他前往十三位亲王的藩地,一是认认亲人,二是熟悉山川的险易。到了朱棣时代,朱赞仪做为新一代的靖江王,前往桂林。那以后,他的后人一代代传承,一直在桂林做靖江王,所以朱文正这一脉的香火一直没有断绝。
有意思的是,朱元璋的后代在取名时,是按照五行的顺序来循环命名,而靖江王这一枝就没有这种做法,所以才有朱守谦、朱赞仪、朱亨嘉这样的名字,显示他们与朱元璋子孙的不同。
靖江王这一枝虽然一直传承,在某些方面并不如意。比如靖江王府每年要领取买盐的银子,这份银子必须到广东的库房去支取,拿回到桂林去买盐,非常不方便。靖江王曾经请求直接发盐,朝廷不许。又请求从桂林的官库当中支取银子,朝廷也不允许。
北京、南京的政权相继崩溃之后,朱元璋的许多后代被消灭。最后一代靖江王朱亨嘉脑子发热,以为自己终于有了出头之日,以桂林为据点,想登大位。
结果,两广总督丁魁楚率军在梧州大败朱亨嘉,朱亨嘉退回桂林,请求瞿式耜率军抵抗。
瞿式耜秘密联络桂林城中的杨国威、焦琏等人。桂林很快失守,朱亨嘉被俘,押到福州,被关押至死。
于左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