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鹿角藤

收粮行起名大粮商破风水开挖断头河刘三宝识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点击:[1]人次

【刘半仙的前半生(15)】大财主破风水开挖断头河,刘三宝识地理揭示穿心箭

当伍估盐场公署的马车把刘三宝和高大尚送到盐水湾骡马行行时,早已等着的倪菩萨等人说:“

“可把你这个烂吊子等回来了”。

刘三宝吃惊地问道是怎么回事,倪菩萨说进屋坐下来讲给你听。

原来这话要从周家的粮行说起。半年前,盐城太平桥的大粮商周万全也听说了盐水湾,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就到盐水湾开了个分号。起名叫盐水湾万全粮行,派了他的侄儿周马虎当掌柜。

周万全可是盐城响当当的人物,是个有名的大财主,盐城商会的副会长,亦官亦商,黑白通吃。他开业那天,盐城及周围各镇来了许多人,有骑驴子的,有坐马车的,还有轿子抬来的。有旧式乡绅穿着长袍马褂,有新派人物身着西装革履,还有半新不旧剃着光头的的,让盐水湾小街上的人大大的开了眼界。

虽说倪菩萨的骡马行开张时也很热闹,但当时除了部分外来牲口商贩,基本都是四乡的农民,小街上从来没有出现这么多有头有脸的人物。中午将街上的两个小吃店都整包了,把金刚其和包二两家忙得鸡飞狗跳。为了接待这批贵客,还专程去盐城添置了一批细瓷碗盏,桌椅手巾,以及上等的菜肴。

这万全粮行虽然是大有来头的,但无奈来迟了一步,街上东西两头都给其他人家砌满房屋。再说粮行地方小了也摆不下来,除了粮行门面以外,还要很大的地方堆放各种粮食,只得在街上西头圈了一块地。

粮行开张以后,还真的方便了当地的百姓。民众可以用玉米大麦等粗粮,到粮行换白面和大米,多余的粮食也可随时卖给行里,价格比小贩子上门收购明显要合算。万全粮行的生意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但随后问题来了,因为万全粮行在街西头,距盐水湾河边有好几十丈远。那时候运粮没有机械,全是人挑。粮食少的时候没事,多了这挑箩的箩工力资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周马虎受周万全的委托,全面负责盐水湾粮行的事务,他不能不考虑经营的成本。经过一番思考和测算,考虑到这粮行是百年基业,长年的箩工力资开下去肯定是不合算的。

周马虎动起了脑筋,不如在粮行的后面开条运粮河道通到盐水河里,运粮的船只可以直接停到粮行后面的码头上,再从船上挑上岸就近多了。

于是就立马回盐城请示了周大老板。周万全一听甚喜,认为这是一个长远之计,非常赞同,立即和有关方面招呼了一声,即刻动工。

当时街上也有人有意见,因为这条河道开了后,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尤其是住在小街南边的人家,上街走路多不顺便,要转一大圈子。就连盐水湾河上行船的纤夫都不好拉纤了。

但周家的万全粮行可是个大商号,旧社会讲究客大欺行,行大欺客,老百姓反对无效。

而且,这一带的土地都无主的,即使有两家在上面挖了长的什么青菜萝卜什么的也没用。因为周家手持官府的文书,没有人敢出面阻拦。有钱好办事,周家出工钱,来挑泥的人很多。只消两三天,一条小河就挖成了。

不过也活该有事,万全粮行的运粮河刚挖好,小街上连着两家人家的房子走水(失火)。

当时这小街上两边几十户人家,都是清一色的茅草屋,从东往西,从西往东,怎么看就是两条大草龙。多数人家是土坯墙或笆墙,上面茅草盖顶,前面是榻子门开店,后面住人。还有的是顶头舍子,房子的一面山墙朝街上,开个小门面。有几户还是滾地龙,眉毛胡子一连牵的,只能住人。

这么多的草房连在一起,要是烧起来那就不是一家两家。

因为前面已经有人家失过火了,扑灭及时的还有救,迟了的连根筷子都抢不出。所以当地人把灭火叫做救火,谈“火”色变。都说“街上雨,乡下风”,意思是街上的人怕雨,下雨都是泥泞;乡下的人怕风,大风会把屋子上的草刮掉。

其实当年盐水湾的小街上最怕的是火,火烧起来就没得命了。

那时小街上的人家自发地组织夜里打更,每晚都有人敲着梆子,轮下来巡逻,边走边喊“各家各户,火烛小心”。

现在连着两家失火,好在是白天,扑救及时。如果是在晚上,一家失火不知要烧了几家呢。

人们在惊恐之余,纷纷将这失火与万全粮行挖河的事情联系起来,但又说不出个道理,不好去和粮行理论。

这下三宝回来了,大家都来找他。

三宝听说了个大概以后,叫大家先不要着急,一会儿我们一起去看看再说。

这边万全粮行掌柜周马虎听说刘三宝回来了,人们都在那里说运粮河的事情,也赶忙过来,想听听刘三宝怎么讲。

周马虎和三宝前面都是认识的,见周马虎走来,三宝便迎了上去,两人按照旧时礼节打恭作揖问好。

三宝说大家正在说到这运粮河的事,既然周掌柜也来了,不妨一起去看下如何?

周马虎也客气地答道:“嗯哪,好的,好的。”

于是一趟人便向南,然后过了桥头再向南朝运粮河走去。

这条河不算太宽,就两丈宽的样子,因为当时也没有什么大船进出。长也不是很长,就从盐水河边向西到万全粮行的码头,三百多米长。

大家沿着河边一直走到粮行的院墙外面,向前不好走了,要到河南就要回头折到街上,然后再从粮行门口转过去向南才行。

刘三宝看着看着,脸色渐渐凝重起来。开始有人还在说笑,看到刘三宝一言不发,也都不讲话了。

此时,刘三宝望着河面,看着一片好端端的地面被挖开了一条河,而对面的人家却要转一大圈才能过去,心里还真的不舒服。

盐水河的西河边,刘三宝以前也常散步走过这里,从河边向南走不多远就是河湾处,站在河边上,向北可以看到盐水湾小桥上过往的行人,两边做生意的船只;向南可以看到盐水河道从西南蜿蜒而来,河面上白帆点点,野鸭水鸟扑腾。而现在却再也过不去了。

对这一切周马虎是不管的,他考虑的只是万全粮行的利益,别人方不方便不是他的事情。

“三宝个烂吊子啊,你在想什么?还不赶快起卦算算,望望(看看)这街上失火,到底与这河道有没有关系啊!”倪菩萨的话打断了三宝的思绪,再一看大家都在看着他。

“哦,没想什么!既然大家都一起看了,待我测个盹儿算一下吧”。三宝笑着对大家说。

当时已经小望中了,人们也陆续散去,最后只剩倪菩萨、刘三宝和周马虎。周马虎客气的说:“小号开张半年了,也没请过倪老板和刘先生过来坐坐,不妨今天到行里歇一会。”

倪菩萨说周掌柜不必客气,回头看了一下三宝,意思是征求三宝的意见。

三宝则说既然周掌柜盛情邀请,又是顺便,在下正好也有话想和掌柜说说。

三人就近进了万全粮行。

万全粮行坐南朝北,门口有两间门市,有伙计在忙碌着。周马虎直接将三宝二人请到了里间的客厅,从客厅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粮行的大大小小的粮折子,像打仗时的岗楼一样耸立着。

周马虎让人端上上好的香茗,满脸堆笑地对二位客人说道,马上就在这儿吃个便饭。

三宝连忙说:“这饭肯定是不用吃的。但有件事还是要和周掌柜讲的。刚才人多不好多说。”

周马虎入神了,对三宝说:“刘先生但讲无妨。”

周马虎见刘三宝有话要和他说,顿时紧张地听着。

三宝说:“这条运粮河确实不能开啊!”

“噢,在下不解,愿闻其详”。周马虎明显的有不满情绪。

“我说了你就知道了。”刘三宝脸冷下来对他说。

“你们如果在开工前请个人看下子,稍微懂点风水地理的人都会告诉你们的。”

周马虎在计划挖运粮河的时候,只是对团罗几家老百姓打听了下子,都是些没脚蟹,知道他们翻不起什么大浪来,就放心地动手挖了。

刘三宝告诉他:“你们这不是挖的河,从地理上讲这是一支穿心箭。”

“穿心箭!”周马虎听了打一寒噤,脸上站脚(立即)就变色了。

“对,一大块平地,你们开了个断头河,就像一支利箭一样,直戳心脏。不信你自己站到外头高处去看看。”三宝平静地说道。

听三宝这样一说,周马虎撤过头来就往外头跑,倪菩萨也赶忙跟 出去。

二人站到一个稍矮的堆上向东望去,还真是的,小河像支箭一样直剌粮行。

周马虎一脸惶恐,说:“还是真的呢,这有什么说法吗?”

三宝说:“这当然是有说法的了。地理地理,讲的是个道理。一箭穿心,后患无穷。街上失火只是个提醒,下面再出什么事情难以预料。”

周马虎顿时被彻底吓瘫了,茫然不知所措。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后记】刘三宝确有其人。笔者十岁左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时,经常看见有个人称刘三宝的老人。此人头戴马虎帽,帽前插着一块白纸骨子当帽檐;棉袄上没有钮扣,用三道草绳系着。美其名曰:“身上三道‘紫金箍’,走遍天下不忍饿”。

有人说,刘三宝是个书迂子,书读多了脑子坏了;也有人说刘三宝是有大智慧的,从前也是个能人,后来装疯卖傻了。

想想后一种可能性也有。在当时那个特殊的时代,如果他还一直帮人算卦看风水,早晚还不给斗死。而成了个书迂子以后,就没人管他了。

后来因缘巧合,碰到了高四爷(长篇神话小说《花果山》的作者),他对刘三宝多有了解;又认识了刘三宝的关门弟子泓道(江苏易学院长)先生,听他们说了不少刘半仙以前的奇闻轶事。

现得空闲把这些整理出来,为的是追寻那些流逝了的岁月和逐渐湮没了的风土人情。

纯属抛砖引玉,如有不当,敬请各位斧正。

——苏北禺叟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中国设备工程期刊官网

传奇故事杂志社

新美域杂志社

中国设备工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