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皮革机械

起名肖天到茶馆边喝茶边议事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点击:[1]人次

2020-11-07 02:39:59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一站式”化解大小矛盾,重庆市沙坪坝区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到茶馆,边喝茶边议事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仕强

编者按

根据民政部数据,截至去年底,我国共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64.3万个,其中村委会53.3万个,居委会11万个,村委会数量较上年下降1.7%,而居委会则增加了1.6%。

社区居委会不是政府部门,而是群众自治组织。基层社区治理体系的建设,显然与街道乡镇是有所不同的,推动社区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核心在于人,关键在于机制创新。如何让群众的事,群众协商着办;如何让社区工作成绩,百姓来评价;如何更好地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并健全规范制度。各地不同社区具体问题各有不同,群众情况不一,工作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在这一点上,重庆市沙坪坝区的“茶馆议事”就颇有借鉴意义,小小茶馆“能办事,能解难,还能长见识”。这一模式既有当地特色,又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并且在健全社区自治体系的同时,也强化了社区的服务功能。

“小区里就不应该养狗,既容易给居民带来伤害,还破坏小区卫生。”“我们遛狗牵了绳,平时也很注意收捡粪便,凭什么不能养?”

前不久,重庆沙坪坝区回龙坝镇聚龙城社区业主群里,居民们为小区能不能养狗争执不下。眼看双方火气上升,社区工作人员及时站了出来,“到茶馆,边喝茶,边议事。”

在重庆,茶馆司空见惯,带给人的传统印象就是打牌下棋、喝茶闲聊的地方,怎么变成了议事化解纠纷的场所?

一杯香茶去“心火”

社区工作人员口中的茶馆取名“和顺”,在回龙坝镇当地老百姓心中,此茶馆不一般,这里融合了司法、综治、妇联、文化、卫健等10多个部门的职权。有纠纷,遇难题,只要到和顺茶馆,都能得到解决。

“和顺茶馆是沙坪坝区探索符合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模式。”该社区党委书记何丽娟告诉记者,“一杯香茶喝下去,老百姓之间没啥说不开的事,再大的心火也烟消云散。”

“来,大家坐下。”何丽娟招呼着居民围坐到长条桌边,先点茶,然后请大家对文明养狗发表各自的意见。一杯茶的时间,刚才还争得不可开交的居民变得心平气和。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梳理出小区文明养狗居民公约的基本框架,一场纷争就这样伴着茶香化解了。

记者了解到,聚龙城社区是征地拆迁安置小区,社区4495户、1.2万多人都属于农转非人口。“社区治理过去是一大难点,安置补偿、物业纠纷、环境治理、邻里矛盾……纷争不少,纠葛不断。”回龙坝镇相关负责人回忆说。

去年,沙坪坝区政法委牵头指导社区建和顺茶馆,将政法、教育、民政等十几个部门在基层社区的下沉工作室整合起来,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形成社会治理合力。

“十八道茶点”津津乐道

和顺茶馆建在小区里,看似地方不大,却成为了当地社会治理的大平台。“之所以取名‘和顺’,就是和气、顺心之意。”何丽娟阐释说,“喝进去的是茶,讲出来的是情理法。”这便是被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十八道茶点”。

何丽娟告诉记者,和顺茶馆的“十八道茶点”,包括百姓议事会、民意收集站、初心课堂、和顺讲堂、便民服务、教育咨询等。每周,和顺茶馆都会端出不同的“茶点”——组织部门举办“初心课堂”,给群众讲党史国情;镇领导接待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在法律援助站,群众可以得到维权帮助;在民意收集站,群众有什么想法尽管提……“到和顺茶馆,能办事,能解难,还能长见识。”小区居民李阿姨乐呵呵地赞叹道。

走进和顺茶馆,外设广场、回廊,内设喝茶聊天大厅、调解室、图书阅览区、儿童游乐区、宣传区、小舞台等区域。以广场、墙面、屋梁、台阶等为载体,宣传弘扬“和则顺”文化理念,原创打造了《和顺茶馆赋》《和顺歌》、“和合”文化墙,创办了“和顺讲堂”“和顺舞台”“和顺好人榜”。

“在茶馆运营过程中,构建起了‘政府扶持、社会共建、社区运营、群众共享’的模式,区法院、区检察院、派出所、医疗服务等各级部门和社会组织以此为平台,‘一站式’化解大小矛盾,提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让问题解决在基层,让矛盾化解在基层,为社会治理创新模式提供了有益探索。”沙坪坝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新模式遍地开花

值得欣喜的是,和顺茶馆的模式得到了快速复制和推广,在沙坪坝区遍地开花。“以和顺茶馆为样本,全区还打造了石井坡‘特色能人坊’、井口‘四治同心’、天星桥‘四心善治’、丰文‘三治经’等为代表的特色品牌。”负责人娓娓道来,它们既是和顺茶馆模式的延续,也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集中体现。

比如,石井坡街道的“特钢能人坊”,设立了特钢能人红岩岗、大讲坛、点赞榜、纾解角、共享站、和事佬、议事苑、服务社等八大坊,引导“特钢能人”成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人翁”。

在磁器口古镇,和顺茶馆不仅成为居民和游客新的休闲之处,也是开展古镇书场、法治宣传、心理讲座、技能培训、纠纷调解的地方。“我们着力推进社区与景区双重治理,以党群服务堂、三治融合室、纠纷调处厅、游客服务台为支撑,全力推动党建引领贯始终、多元主体共参与、景区治理有实招、基层治理见成效。”磁器口街道金蓉社区工作者谈起了开设初衷。

记者见到,在这家新的和顺茶馆里,设置了志愿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市政管理部门、古镇游客服务中心和磁器口商会,建立受诉登记、分类传递、有效解决、及时反馈的流程机制,第一时间处置游客投诉,维护市场秩序和古镇商家良好声誉。

“磁器口古镇是知名景点,每天来此游玩的人众多,游客和商家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纠纷。”在古镇经营餐馆多年的王锦路告诉记者,以前遇上这种情况,总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如今,再遇上纠纷,就可以到和顺茶馆内设的“纠纷调处厅”,既有经验丰富和有威望的党员、群众及法律工作者坐镇当调解员,还可以喝喝茶、顺顺气,很多矛盾迎刃而解。

编辑:肖天

建材与装饰杂志

黄河之声杂志社

明日风尚

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