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尼龙扎带

惠东新房装修旧房改造惠东角峰畲族村用水不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4日    点击:[0]人次

惠东县南山山脉下,海拔400多米的山腰上,有一个畲族聚居的村落,相传自明朝永乐年间迁居于此,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里山清水秀,1000多块“袖珍”梯田沿着陡峭的山坡层层分布。每逢稻穗飘香的时候一片金黄,各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慕名而至,梯田也正成为当地一张响亮的旅游名片。

惠东角峰畲族村的袖珍梯田层层叠叠。图片来自深圳夏日户外

近几年,角峰畲族村面临生活生产用水困难及梯田年久失修的难题,惠州市人大代表提出《关于支持解决角峰畲族村生活生产用水及梯田修复工程建设经费的建议》。12月22日,角峰畲族村生活生产用水和梯田修复工程已经全部完工,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生活环境。当地将以袖珍梯田为特色,推动旅游业与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秋收之后的梯田也很美。

进展

生活生产用水和梯田修复工程全部完工

惠东县九龙峰旅游区管委会角峰畲族村,位于南山山脉半山腰,背靠三丫山,海拔400多米,有耕地约100亩,山林约1550亩,这是该县唯一一个仍居住在偏远大山里的畲族村落。这里的村民主要有盘、蓝两大姓氏,共34户170多人,靠外出务工、传统的种养以及茶叶种植为生。

记者日前驱车前往角峰畲族村看到,当地还保留着畲族特色的石头房子和用石头堆砌而成的羊肠小道。留在村里的大多为中老年人和小孩,平日里靠种茶叶、艾草、果树和水稻获得经济来源。而年轻的一代基本都选择外出务工,逢节假日方才回家看看。

近几年,角峰畲族村面临生活生产用水困难和梯田保护的难题。受旱季的影响,畲族村民的生活用水及生产灌溉用水严重不足,经常发生没水饮、农田无水灌溉的情况。角峰畲族村于2007年在半山腰上修建了一个饮水工程,缓解了饮水难,但近几年冬春两季有断流现象,解决当地畲族群众饮水难的工作再次提上日程。

部分“干打垒”已有几百年历史。

同时,当地的袖珍梯田年久失修,亟需修缮保护。据介绍,当地梯田的田埂用大小不一的石头堆砌而成,在当地被称为“干打垒”。虽然没有用任何粘合物质,但“干打垒”异常牢固,部分已有几百年历史,一些梯田的梯壁、边坡被水腐蚀,部分梯田还存在漏水塌方的问题,导致耕作困难。

市人大机关召集市人大代表实地走访后,于今年两会期间提出《关于支持解决角峰畲族村生活生产用水及梯田修复工程建设经费的建议》,建议从距角峰畲族村2.5公里外的高山上引水,修建1个100立方米的蓄水池并铺设管道,用于保障生活用水、生产灌溉用水;修复160米梯田和完善灌溉设施,铺设梯田维修运输小道。

角峰畲族村生活生产用水工程已经投用。

该建议得到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并得到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资金65万元的支持。今年9月底,角峰畲族村生活生产用水及梯田修复工程正式启动,施工单位10月开始进场施工,12月22日已全部完工,让当地畲族群众的生活生产水平得到改善。

角峰畲族村的梯田修复工程已经完工。

沿着角峰畲族村继续往山上爬,山路蜿蜒曲折、地形陡峭,来到海拔550米处便可看到两个水池,分别为蓄水池和过滤池。“这是从山上引下来的山泉水,经过过滤处理后可供村民使用。”据了解,新建的饮水工程还打通了此前断流的蓄水池,今年11月中旬正式投用后,可同时蓄水200立方米。未来如有民宿、酒店等旅游产业进驻,生活生产用水基本不成问题。

未来

推动角峰畲族村发展旅游业,打造旅游名片

曾经的角峰畲族村,被形容为与世隔绝的穷乡僻壤,没有水,没有电,甚至连一条通往村里的道路也没有。如今的角峰畲族村已经焕然一新,新建楼房错落有致,水电齐备,道路畅通,加上秀丽的山林景色,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喧嚣城市中的“世外桃源”。

无论是全面小康、脱贫还是现代化,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近年来,惠州市、惠东县两级党委、人大和政府积极推动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目前,角峰畲族村民小组的公路已经实现硬底化,路灯亮了,当地村民住进新楼房,开辟了茶田,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提高。

崎山脚至角峰畲族村总长3.5公里的小土路实现硬底化;两个100立方米的蓄水池工程建成投用,彻底改变了角峰畲族群众无水饮的历史,解决饮水难问题;角峰畲族村建成80亩茶园,年产茶叶约600斤,增加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2年起,惠州市、惠东县统战(民宗)部门、惠东县扶贫办、惠东县住建局等部门和社会各界共筹集470多万元,让惠东县34户畲族群众从危旧老房住进新式楼房。

“2018年开始,当地17户村民开始种植艾草,由扶贫企业提供艾草种苗和技术指导,并负责艾草的收购。”角峰畲族村民小组组长盘潭生说,一亩地一年可以割三茬,年产量8000斤左右,年收入增加16000多元。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提高角峰畲族村民小组的生活生产水平,促进角峰畲族村小组高质量发展,惠东县拟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支持,推动角峰畲族村小组发展旅游业。

惠东角峰畲族村的袖珍梯田层层叠叠。图片来自深圳夏日户外

角峰畲族村将结合九龙峰片区规划,利用现有梯田、茶园、果林、畲族文化等文旅资源进行规划设计,打造畲族文化旅游风景点,增加当地村民的粮食产量的同时,吸引大量游客及摄影爱好者前来游玩,打造成为惠东县闪亮的旅游名片。

“目前,通往角峰畲族村小组的上山道路为双向单车道,道路狭窄,停车位稀少,游客增多后容易造成山上交通拥堵。”远景规划方面,未来角峰畲族村将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修建一条环形观光道路和一个机械式停车场,利于游客停车后长时间驻足,开展深度游。角峰畲族村小组可在海拔较高处修建观景台及休闲设施,方便游客欣赏梯田及角峰畲族村小组全貌。

惠东县人大相关负责人介绍,惠东县将结合九龙峰旅游区及角峰畲族村小组的实际,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少数聚居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实现少数民族聚居区与惠东县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角峰畲族村的高山茶田。

观察眼

筑巢引凤,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近年来,每逢秋收时节,角峰畲族村的梯田美景屡屡见诸报端和微信朋友圈。不少摄影爱好者拍出来的梯田大片,几乎可以和广西龙脊梯田、云南元阳梯田等知名梯田媲美,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打卡。

笔者实地走访发现,身处九龙峰旅游区、背靠南山山脉,坐拥近百亩袖珍梯田、八十亩茶园和果林,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角峰畲族村小组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但是,村里的乡村旅游刚刚起步,与旅游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几乎为零。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极为缺乏,餐饮、住宿、购物、娱乐、公共交通等旅游配套亟待完善。尤其是“行”方面,目前,上山通道仅为双向单车道,道路狭窄陡峭,停车位稀少,既无法承载大量车辆通行,也无地容纳车辆临时停放。车流量较大时,若是发生交通事故,容易造成长时间交通瘫痪。

得益于袖珍梯田的美名在外,游客渐多,人气渐旺,村民除了销售茶叶、香蕉、蜂蜜、走地鸡等土特产外,还未真正享受到旅游带来的其他红利。如何将天赋异禀的旅游资源盘活,挖掘畲族特色文化元素,筑巢引凤,是角峰畲族村小组发展乡村旅游的破解之道。

笔者认为,当地政府应结合袖珍梯田资源、休闲农业特色和畲族文化脉络,因地制宜,突出畲族文化与梯田特色,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持续推进乡村环境整治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探出一条乡村旅游新路子。

【记者】糜朝霞

【通讯员】罗雪雁 蔡国威

【作者】 糜朝霞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杂志官网

农业开发与装备官网

汽车电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