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y教你一个小窍门三个沟通小技巧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点击:[0]人次
刚读完《遇谁都能聊得开》,一本与沟通技巧有关的书,作者莉尔郎兹是一位国际知名沟通专家,超级畅销书作者,也是广受欢迎的演说家和咨询顾问,曾在数十家大学和学院授课,给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传授人际沟通技巧。她写了一系列与沟通相关的畅销书,书名都是同样的大白话风格。
这是一本讲沟通“术”的书,具体而言就是各类沟通技巧手段,一些小绝招和窍门。其实以前我不大喜欢此类讲“术”的书籍,更倾向于将此归类为旁门左道,奇淫巧技。我更关注的是“道”,从沟通来说,我理解的“道”就是有慈悲心,对人世间的苦难抱有难以抑制的同情,对温暖而富有同理心的人格有着情不自禁的向往,愿与人为善,以此为发心,以沟通作为手段去解决问题、舒缓痛苦、提高愉悦。如此,方可学习这些“术”,否则,习“术”都要么是隔靴搔痒,偶尔一两次获得好处便很快失去内在动机,无法持续学习,要么是在道不正的路子上越走越偏,利用人性的弱点,无所不用其极。我的理解有一点精神洁癖在其中,所以这次我愿意读一些跟“术”相关的书,其实自己也暗暗松了口气,一是因为,的确多少达到了自己认为的“道”的标准,二是因为给自己一个高标准揣着端着装着,不如快速习得并实践得来的信息反馈有效。
介绍三个对我有启发的沟通技巧吧。
第一,使用同一波段的语言,迅速拉近距离。
何谓“同一波段的语言”?简言之,就是观察对方说话时使用的一些习惯用语和词汇,然后在自己表述时使用同样的词汇。例如,对方是位年轻的妈妈,对儿童保护锁的表述是“宝宝保护锁”,那么你在跟她对话时就要同样使用“宝宝保护锁”这种词汇,这会让她觉得一下子拉近了你和她的距离。更进阶一步,当对方没有说儿童保护锁的时候,你根据对对方的观察的判断,如果对方思维风格不是逻辑极为缜密冷峻或专业儿童用品专业人士,“宝宝保护锁”比起“儿童保护锁”显然更有亲和力,更能打动年轻妈妈柔软的心。说话要符合对方的身份以及用语习惯,这会让对方觉得你很亲切。
第二,沟通从“你”开始,直接告诉对方体验和感受。
假设你想邀请同事Lucy共进晚餐,下面两种说法哪种更有吸引力呢?
A:对面新开了家麻辣香锅,据说不错,今晚是否肯赏光去共进晚餐啊?
B:Lucy,你一定会非常喜欢这家新开的麻辣香锅的!今晚愿意跟我一起去那儿吃饭吗?
两者的差别是,A先陈述了可能的事实,有家麻辣香锅店据说不错,然后提出邀请。B直接告诉Lucy,你会非常喜欢,然后邀请。可能的事实,与从你的角度出发直接灌输给你的理念,哪个力量更强大呢?后者。不信的话可以试试(其实我也不是完全相信,也准备多做做试验)。
作者给这个技巧起了名字,叫做“Comm-YOU-nication”。这个技巧的原理是,人是懒惰的,节能是人生第一要务,也是趋乐避苦的,所以,每个人都会本能地靠近快乐,远离痛苦。思考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耗能的,痛苦的,所以,如果把一切都转化成对方的措辞,以“你”开头的句子具有强大的力量。直接为对方节能,你会如何如何,让对方省去了思考的消耗。
当然,估计这在不重要的小事儿上还能有点儿作用,但凡大事,明显需要动脑思考消耗脑力做决策的,这些小技巧方法估计用处不大,除非是真的脑力不济的人。
第三,建立良好的目光接触,吸引力大幅增加。
热烈的目光接触对社交非常有利,尤其是在男女之间。不要小看人眼的威力,你的眼睛是你的核武器,拥有引爆别人情绪的力量。
曾经有科学家做过实验,让每两名异性组成一组,彼此闲聊2分钟。他们让其中一组部分组员计算搭档的眨眼次数,而另一部分组员没有任何特殊的目光接触指示。你猜结果怎么样?被计算眨眼者汇报,他们明显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尊重和喜爱,但实际上,搭档只是在计算他们眨眼的次数而已!
下一次,如果你想向你的聊天对象传达好感、善意和尊重,可以专注地盯着对方(可以计算眨眼次数),如果觉得尴尬,可以看着两眼之间的位置,千万别盯着对方的额头看,那会让对方觉得有种很不自在的感觉。而随着你们眼神交流次数增多,亲密感也会增强。深邃凝视引起的情绪反应,会让对方心跳加速,分泌类肾上腺素,这与人们坠入爱河时的生理反应相同。在商务社交或者非正式的日常社交中也可以适当使用此法,有意识地增加与别人的目光接触,会让对方认为你注意到了TA的存在,也会对你格外关注。
当我们解决了沟通中“道”的问题,即因何沟通,我们面对的问题就变成,如何表达我们的善意、尊重和好感,此时,方是此类书籍大显神通的时刻。而且,光是读还不够,需要一项项实践,反复磨练,方能习得沟通之术,得沟通之法,晓沟通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