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语言的小窍门培养和提高婴幼儿的语言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点击:[0]人次
本篇介绍从新生儿期开始,父母如何营造语言交流的氛围,丰富婴儿的情感,促进孩子语言发展的训练诀窍。
宝宝出生后即开始语言能力的培养生后0-6个月之内,婴儿与家长建立信赖关系的时期。可通过语言交流和玩耍,让孩子认知自己的存在。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喜欢与自己玩耍。
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可以从“互相模仿”开始。
■照顾婴儿时,使用语言及模仿婴儿表情交流
生后0~1个月开始。家长在每次满足宝宝需求时,要多和宝宝打招呼:“换尿布吧”“吃奶吧”等,进行“自问自答”式的对话。
生后2个月后,小家伙会有表情,喃语等出现。妈妈可边模仿孩子的笑脸边问候:“宝宝笑啦”,“我是妈妈啊”等互动交流.
■妈妈代替宝宝,用语言来表达其心情
看到婴儿哭的时候,妈妈可代为表达:“饿了哦”“困啦。” “尿裤子了吗?”等推测。不需要完全猜中婴儿的意愿,只要把“妈妈很关心你”这种心情转达给婴儿即可。
妈妈们试着练习如何“读懂”小宝宝的表情,会跟加有助于交流沟通,增加信赖度
■告诉婴儿,家长们正在忙什么
面对哭叫中的婴儿,不能马上予以回应时。不要无视哭闹中的宝宝,要用语言告诉孩子。如(妈妈在忙,没能抱着你,对不起!) 或让宝宝看到妈妈在做什么的情景。
■给孩子换衣服时,伴有语言的沟通
有的父母,会一言不发地拉着孩子的手脚给换衣服。可尝试边帮穿衣边和孩子对话。小家伙的手伸进袖子时“小手进隧道啦”!衣服套头蒙住脸时“不见了,去哪了?”等。生动的语言交流,会产生愉快的游戏效果。
让“换衣服”也变成游戏,宝宝们会享受这种语言与身体的互动
出生6个月以后,在玩耍和教育中成长婴儿在6个月以后,能够自主移动身体,探索活动日益活跃。随着好奇心不断增加,会积极与父母建立信赖关系。重点要让他们感受到“爸妈在关注我,会认真倾听我的心声”。由此,激发出小家伙想自我表达的意愿,驱使他努力地去模仿学习语言。
■用语言补充“孩子有意愿发声”的内容,再说给他听
当婴儿的手伸向食品时,“你想要吃吗?”;看到小狗会发出喃语时,妈妈可告诉他:“那是小狗”等,用语言完整说出。随着反复地强化,会促进婴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紧急时刻,使用语言加手势
婴儿随着运动能力增强,及活动范围的增大,面临的危险也会增加。除了说“不行”!“危险”!以外,需用手势来制止行为,或抱着孩子脱离危险等,使语言和行为相对应。要用简短的语言,对孩子反复传达危险和禁令的信号。
在遇到紧急危险情况下,除了语言的制止外,家长应配合夸张的动作及手势,效果会更加
■尝试多用拟声词
多用拟声词来表达,使孩子体验使用语言的乐趣。用带声响的玩具做游戏。如敲击时可发出声音的积木或铃铛等,也能刺激婴儿的反应能力。
■对宝宝的用词,需要纠正吗?
当1岁的婴儿,对着小狗叫“汪汪”的时候,是否应该纠正他们那不是“汪汪”而是小狗呢? 其实不然,只有在婴儿第一次接触到狗的时候使用,因为拟声词更容易记住。后期在有认知后,自然会取代拟声词。
小结:语言能力的发展,不是用时间的长短和说话量的多少衡量。
与孩子的成长速度、环境影响、经验积累、性格等各种要素都密切相关。 父母应该每天至少5到10分钟,充满深情的与宝宝进行身体接触及其游戏。让小家伙们享受游戏及交流的快乐,语言能力才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