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人是什么宋朝时期牙户分官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19]人次
牙人是什么?宋朝时期牙户分官什么意思?
古代做生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交易双方谈妥价格后,不能马上一手钱一手货,而是要由“牙人”介入,见证双方的交易,抽取相当额度的佣金,那么,牙人是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牙人常常被理解为早期的中介,的确,牙人具有中介的某些功能,但比现在的中介概念要复杂。严格上来讲是这样的:在市场上为买卖双方说合、介绍交易,并抽取佣金的商行或中间商人。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分两种形式,或者是单个的人,或者是牙行,汉代及以前,市场上的中间商人称“驵会”(或作“侩”)。“驵”,意为壮马,后特指“马侩”,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牙人基本都跟牛、马的买卖有关。
牛马经纪人门槛比较低,成本也低,只要脑子灵光,凭一点家畜知识,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就能进入。《后汉书·逸民逢萌传》中记载,逢萌与徐房、李子云、王君公等人关系很好。当时天下大乱,徐房与李子云为了自保,像其他豪强那样网罗徒众上千人,啸聚江湖。王君公性格恬然,不肯与之为伍,而是“侩牛自隐”,在乡下安静地做个牛经纪。由此也可判断经纪人需求量较大,是个常态的、常见的行业。
牙人一般都是世袭的, 最初牙帖定有限额,由户部分配到各省布政司核发,“原牙帖商人物故,其兄弟子孙许持原帖呈明捐换。”原领牙帖商人病故,“如非嫡亲兄弟子孙不准更换,只准捐充,如有冒名顶替者,照私充律治罪。该商物其兄弟子嗣匿饰不报持原帖承充者,经人告发,官令退帖治罪,”此外,官府对牙人的品德也有一定要求,必须是忠厚老实,还规定必须在牙帖标注的地方经营,不得跨越地盘。
从以上可以看出,牙户是一种垄断性很强,乃至带有福利性质的行业,一般人可望不可即,你得花钱买资格,有时候有钱都不一定行,还得上头有人。一旦进入,就相当于端上了金饭碗,只要商业繁荣,总有机会挣到钱的。
宋代继承隋唐,所以还是以牙行的形式出现,但经过元朝经济的大萧条,到了明代,牙行又成功蜕变成为了商会,以一种更高级的姿态展现是世人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