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的仕途之路如何他为什么辞官归里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17]人次
宋应星的仕途之路如何?他为什么辞官归里?
宋应星,明末清初时期杰出的农学家、博物学家,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记录与研究,著有《天工开物》。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粹精》记述谷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麦)的收获和加工过程,并较详细地记载了当时各种加工器械,如杵、水碓、等的制造、功能和用法。例如,宋应星介绍水是住在山区河滨的人们创造的,用来加工稻谷比人工省力十倍,因此人门乐于安装。他详细介绍江西上饶一带造水碓的巧妙方法。有的水碓一举三用,利用水流的冲激来转动轮轴,第一节带动石磨来磨面,第二节带动水春米,第三节引水灌田。宋应星夸赞,这是设计得十分周密的创造。
在讲到磨时,宋应星观察得十分仔细。他记录道:一头壮牛天可磨麦子二石,驴可磨一石,壮汉可磨三斗,体弱者只能磨一斗半,而水碓带动的磨,功效比牛高出三倍。这第一至第四卷占了全书约三分之一的篇幅,讲的都是稻、麦、棉、丝以及它们的加工,与百姓的衣食关系最为密切。可是与百姓关系不紧密的,《天工开物》则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在写到稻的品种时,书中写道:“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也。”宋应星对专供富贵人家享用的香稻,认为产很低也没什么益处,不值得据倡。
应星一直牵挂的姜曰广,原是明廷重臣,被阍党排挤出朝廷后,辞官返回江西老家。他的孙子娶宋应昇的二女儿为妻,因此也就和应昇、应星兄弟结为姻亲。这时,姜曰广致力于抗清斗争。曾投降清廷的明朝将帅金声桓在率兵进入江西后,突然倒戈,宣布与清王朝不共戴天,并且投奔明廷老臣姜曰广,姜曰广号召抗清,一呼百应,尤其在江西,几乎无人不晓。
结语
金声桓以姜广为号召,洗刷了金声桓自已曾投降敌人的耻,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因此对清军的作战取得了节节胜利。但是在一次战斗中,金声桓误入清军设下的埋伏圈。经过一场激烈悲壮的突围战斗,金声桓掩护姜广冲破重围,而自己却壮烈牺牲。姜曰广见全军覆灭,而南明大势已去,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旋即投身自己家中的池塘溺水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