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常识农村题材有哪些乡村趣闻生活九乡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6日 点击:[16]人次
生活
九:乡村趣闻
春节过后,学校开学,小海该上初中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学校现在是九年一贯制。要学工,学农,学军。学校课本也改编了,新书是工农业基础知识,简单介绍些收音机线路图,水的分子式等。语文,数学没有课本,老师根据老课本知识给学生讲授,对于学生成绩没有要求,老师和学生也都没有负担。
每天下学后,小海照例背上萝头,去给猪找菜,看到好多同学都向村庄的北地去了,小海也随大家向北地赶去,也看,孩子们都伏卧在村北的东西渠内,旁边堆放着捡来的土坷垃,静心屏气,一声不吭,时间不长,北边的营盘村内走出一伙孩子们,大的十五、六岁,小的十二、三岁。肩背萝框,框内也放些土坷垃,他们屏心静气向东西渠这边走来,当走到距东西渠有五、六十米的时候,渠内姜营村的孩子们突然出来,将土坷垃向营盘村的孩子们扔去,营盘村孩子们开始还击,你来我往,尘土飞扬,真像战场上枪林弹雨。姜营村大,孩子多。时间不长,营盘村孩子们招架不住,急忙撒退,姜营村孩子们承胜追击,因开仗的地点离营盘村只有二百多米的距离,孩子们就一直追进村内。村里大人干涉,孩子们急忙撒出来,在渠内又隐藏起来。如此往复,你打我退,我打你跑,当太阳落山后,都迟迟不想回家。
营盘是个小村,有六、七百人。姜营村人口近二千。孩子们打土仗,姜营村占绝对优势。营盘村的孩子总是打败仗,几个年龄大的孩子就商量着搬救兵,他们到邻村胡营找年龄大点的同学商量,让胡营村孩子们参加对姜营村的作战,胡营村的孩子们同意了,两村的孩子们对姜营村宣战。地点选在了姜营村西北地,中间一道东西渠,第一天开战,小海村孩子们准备不充分,被两村的联合队伍打的后退了一华里。第二天学校内都在议论昨天打了败仗,特别是高年级同学情绪激昂。下午下学的鐘声一响,三、五成群的孩子们都向西北地开去,黑鸦鸦一片,当对方出现,战争就开始了,土弹横飞,人声鼎沸,前锋冲锋陷阵,年龄小的在后方供应弹药,小海村的孩子们一口气把对方打退一公里。每天的土仗打的热火朝天,时间长了被学校老师发现了,学校召开了全校师生会,宣布禁止下学后打土仗。自此轰轰烈烈的孩子战争嗄然而止。
小海在学习不紧张时主要找书看,周围找不到感兴趣的书籍,就跟着年龄大的同学玩耍,晚上捉迷藏是孩子们拿手好戏。秋高气爽,夜晚月色明亮正是捉送藏的好时节,村南有一坑,方圆数亩,坑四周植蓖麻子,夜晚,小海、小振、小书、小青等一杆众人来到南坑,分好组,一组藏起来,另一组去找,把人找出来为胜。小海和小青藏在蓖麻棵深处,不敢有声音,远处听到小振、小书他们喊叫着正在查找,小振、小书没有找到,逐渐走远。小海听到更深处有动静,他跟小青说你听,那里有声音。小青胆子大,说我去看看。小青偷偷地爬过去,回来说那里有一男一女,抱着亲嘴呢。小海说,咱们过去偷瞧瞧。小青说,好。两人又偷偷爬进去,看到两人正抱着,也看不清是谁。停了一会,小青忍不住,喊了一声,谁。正抱的两个人一惊,站了起来,小海和小青这时借着月光看出了两人是谁,男的是学校尚老师,女的是本村小秀。受到惊吓,尚老师向东走去,小秀向西边走去。尚老师走出南坑时被另一组孩子发现,小书问尚老师大晚上干什么呢?尚老师说,摘蓖麻叶呢。小海与小青跟着尚老师也走出了南坑。小青就问,尚老师里边是不是还有人再摘蓖麻叶?尚老师低低头没说话走开了。不久,学校就传开了尚老师摘蓖麻叶。尚老师是个代课老师,摘蓖麻叶传开后,尚老师就辞职了。小秀后来也远嫁了外地。
一九七零年,小海家住进一位女工作队队员,年龄在四十多岁,有一米七的身高,大眼睛,双眼皮,不胖不瘦,白白净净,带一副金丝眼镜,特别文静。但是精神上看着很沮丧,不爱说话,住在小海家东屋,身体不好,不出门。就在小海家吃饭。红薯粥她吃不下,女同志就拿出钱和粮票让小海娘去买鸡蛋和白面。时间长了,小海家里人都知道这位女同志叫路晓凤,在成安县剧团工作。闲暇时,小海娘就和路同志攀话,说你在剧团是唱戏的。路同志回答,我不会唱戏,做行政工作。后来就知道了路晓凤是成安剧团团长。一次吃过饭,小海娘又和路同志拉话,她问路同志你一直在城里,又是团长,认识李朝山吗?当时李朝山是成安县委书记,动乱时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路同志回小海娘说,认识,但我们划清了界限。小海娘说,你们是一家。路同志说,你怎么知道我们是一家?小海娘说,不是一家人划什么界限。路晓凤告诉小海娘,李朝山是我男人,并告诫小海娘千万不要给别人说,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小海经常去东屋玩,路团长放的点心拿给小海吃,放着的书籍供小海看,有一本《林海雪原》,小海爱不释手。路团长就拿给了小海看,小海挑灯夜读,不会的字就查字典,不理解的内容就请教路团长。他发现路团长懂好多知识,逐渐知道了路团长还是一个大学生。一年后,李朝山书记被解放,路晓凤团长也回了县城。